以合規善治促高質量發展 法學界大咖共議上市公司治理熱點 ...
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優質的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之一。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監管從嚴信號持續釋放,上市公司應將“監管驅動”轉化為“內生驅動”,建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與自身實際相適配的證券合規管理機制 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合規”二字是繞不開的話題。近日,一場以“規范發展 行穩致遠”為主題的上市公司合規暨風險處置法律實務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各高校法學院、司法機關、證券監管機構、行業自律機構、上市公司以及律師事務所等單位的200余位行業人士齊聚一堂,共話上市公司合規及風險處置前沿法律問題。 從與會嘉賓的研討內容來看,多名法學專家均提到,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優質的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之一。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監管從嚴信號持續釋放,上市公司應將“監管驅動”轉化為“內生驅動”,建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與自身實際相適配的證券合規管理機制。 上市公司應主動建立 合規管理制度 信息披露是注冊制的靈魂,已成為上市公司須首要防范及應對的合規風險。作為長期跟蹤研究證券監管法律法規的高校專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彭冰建議,在公司治理、合規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方面,上市公司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積極履行確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實的合規義務。 彭冰認為,上市公司董監高是否履行了合規義務的判斷依據,不僅僅是表現在某一次年報披露的真實性上,更重要的還在于是否建立起了一套有效運行的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性的管理制度。 “企業合規的概念雖然是個舶來品,但合規問題卻是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痹趶偷┐髮W法學院院長杜宇看來,構建上市公司合規風險處置機制,一方面需要上市公司主動提高合規意識,積極將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合規要求轉化為內控制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學術界和實務界共同深入探究,為企業合規體系的建設提供方向指引和實務輔導。 “合規經營、規范發展、風險防范,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鄙虾WC券報副總編輯何軍觀察到,當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操縱市場、虛假陳述、大股東占款等情況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還是由于上市公司治理機制運行不暢、對合規事務重視不夠。就在近期,最嚴減持新規落地后,東方時尚、我樂家居兩家上市公司“頂風作案”,公司股東出現違規減持行為,相繼被證券監管部門嚴厲處罰。 作為一名從業三十余年的律師,德恒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全球合伙人孫鋼宏現場分享了最新感悟。他認為,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和監管趨嚴,上市公司合規經營與風險處置已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良好的公司治理、優質的信息披露、優秀的市場表現和較高的風控能力將成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 全面走向合規 還需更多法律、制度指引 提高上市公司法治意識,須同步優化涉企法律服務供給。研討會現場,多名法律界、自律組織代表就證券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及相關司法實踐積極建言獻策。 結合對正在修訂中的公司法的思考,北京上市公司協會秘書長余興喜現場談到:“就董事會中設置職工代表董事這一點,我認為,在董事會中設置職工代表是歐洲國家較為普遍的做法,這與歐洲的工會制度有關。而在國內,職工代表多是由大股東或管理層推選的,與大股東和管理層利益一致。如將職工代表加入董事會,實際上會加大大股東和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div> 就獨立董事制度改進方面,余興喜表示,建立獨立董事占多數的制度是一個大趨勢?!澳壳?,監管規定國有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需占多數。既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能做到,那么就可以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推廣?!彼€建議,建立獨立董事自律組織,由此解決獨立董事的選任等問題,以破解獨董的“獨立性悖論”。 據彭冰觀察,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后,從證監會作出的行政處罰結果來看,體現出監管思路的轉型,即處罰更加精準,不再以簽字即處罰作為標準,而是轉化為對參與造假與知悉造假主體的精準處罰。 “就上市公司虛假陳述情形而言,從行政處罰到民事賠償出現兩個重大變化?!迸肀忉尫Q:一是行政處罰力度加大,法定處罰金額由60萬元增長至1000萬元,而證監會在處罰中還通過拆分虛假陳述行為和主體身份分別處罰,使得實際處罰金額進一步增大;二是證券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數量和金額都大幅度增多,從全國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公布近五年辦案數據來看,此類案件數量已超過半數。 復旦大學中國金融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季立剛就“刑事政策激勵”中“合規不起訴”認識進行了評析。他認為,“合規不起訴”這一提法并不準確,這一規則起源于西方國家,它們實際執行的是“合規延緩起訴”。延緩起訴并非不起訴,而是根據惡性程度、企業內部不法行為的普遍性、實際矯正的補救措施、能否持續獲得評估與監督等情況,作為是否追究刑責、如何追究的參考依據。此外,對單位犯罪不起訴并不意味著免除單位的民事、行政責任。 |